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 分分快三在线精准计划 > 新闻动态 >
时代缩影:1990 台湾全民皆股的癫狂
1990 年,台湾地区的股市宛如被点燃的火箭,从 2000 点一路狂飙至 12000 点 。在这短短几年间,整个台湾社会被一种名为 “财富” 的狂热情绪所笼罩。走在台北的街头,处处都能感受到这种疯狂的气息。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们,不再专注于手头的工作,而是时刻紧握着 BB 机,生怕错过任何一条股市信息,一旦收到股票上涨的消息,便会兴奋地在街头狂奔,那模样仿佛财富就在前方招手 。
巷口的阿嬷们,原本只操心着柴米油盐,如今也被这股炒股热潮席卷。她们纷纷拿出买菜钱,投身股市,期望能在这场财富盛宴中分得一杯羹。就连背着书包的小学生,在课间休息时也不再讨论游戏和漫画,而是一本正经地探讨着 K 线图,仿佛自己就是未来的股神 。
《老狐狸》这部电影,就将故事背景设定在这样一个疯狂的时代。导演萧雅全宛如一位时光的记录者,他巧妙地运用泛黄的滤镜,让画面充满了岁月的质感,将观众瞬间拉回到那个充满泡沫与欲望的 1990 年。电影中,还适时响起郑智化的《蜗牛的家》,“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,找不到我的家,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,浪迹天涯……” 熟悉的旋律,搭配着歌词中对房价飞涨、普通人难以安家的无奈与感慨,与电影画面相互交织,更加深了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印象 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影片的主角廖界父子,也被卷入了这股时代的洪流之中,他们的命运,也由此展开。
父子情深:被时代抛弃的 "失败者"
在这疯狂的炒股浪潮中,影片的主角廖泰来和廖界父子,却如同被时代遗忘的孤岛,艰难地守望着自己平凡的梦想 。廖泰来,由刘冠廷饰演,他是一位温柔且善良的父亲,在一家餐馆里担任服务员。微薄的薪水,便是他和儿子生活的全部依靠 。为了省钱,他想尽了各种办法,洗澡时总是提前关掉瓦斯,只为节省那一点燃气费;水龙头的水也总是开得极小,一滴滴地落下,这样水表便不会转动 。生活的重担,压弯了他的脊梁,但他从未在儿子面前抱怨过一句 。
闲暇时,廖泰来总会拿起那把旧萨克斯风,吹奏出悠扬的旋律。那一刻,生活的疲惫与烦恼仿佛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,只剩下音乐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。他对萨克斯风的热爱,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,照亮了他和儿子的世界 。而他最大的梦想,就是攒够钱,买下临街的理发店,让儿子能有一个安稳的家,也算是完成妻子生前的心愿 。
廖界,这个由白润音饰演的小男孩,虽然年纪尚小,却早早地懂事。他深知父亲的辛苦,从不向父亲提过分的要求 。在学校里,他因穿着父亲亲手缝制的衣服,而被同学嘲笑为 “穷鬼” 。面对同学的嘲笑,他总是默默地握紧拳头,眼中闪烁着倔强的光芒 。他明白,自己和父亲虽然贫穷,但他们有着最珍贵的东西 —— 彼此的爱 。
尽管生活如此艰难,父子俩却始终相互陪伴,相互支持 。他们一起在昏暗的出租屋里吃饭,一起为了省钱而想尽办法,一起期待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。他们的笑容,在那个充满泡沫的时代里,显得格外珍贵 。然而,随着股市的不断上涨,房价也如同坐了火箭一般飙升 。廖泰来原本计划三年攒够首付的梦想,变得遥不可及 。当他得知房价在半年内涨了一倍时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迷茫 。而廖界,看着父亲失落的样子,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。他不明白,为什么努力生活的他们,却总是被时代的浪潮甩在后面 。
老狐狸的生存哲学:冰水、闭眼、关我屁事
在这个充满欲望与泡沫的时代,“老狐狸” 谢老板,宛如一只精明的秃鹫,在财富与权力的天空中盘旋 。他的出现,如同一股冰冷的寒风,吹进了廖界父子温暖却贫穷的世界 。谢老板,由陈慕义饰演,他头戴巴拿马礼帽,身着笔挺西装,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上位者的气息 。他的眼神犀利如鹰,仿佛能看穿每个人的心思,嘴角总是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冷笑,让人不寒而栗 。
谢老板的人生哲学,与廖泰来的善良谦和截然不同。他认为,不平等是这个世界的常态,而弱者,就应该被强者踩在脚下 。他将 “关我屁事” 奉为圭臬,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 。在他眼中,善良和同情心,不过是失败者的遮羞布 。为了戒掉同情,他甚至会用冰水洗胃,那刺骨的寒冷,仿佛能冻结他内心仅存的一丝温情 。
当廖界被同学欺负,无助地站在街头时,谢老板开着豪华轿车缓缓停下 。他看着廖界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,但很快,这丝怜悯就被他的冷漠所取代 。他将廖界带上车,开始向他传授自己的生存法则 。他告诉廖界,要学会利用不平等,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。他带着廖界在城市的街道上飞驰,一边开车,一边说着那些冰冷的话语:“这个世界就是这样,强者为王,弱者为寇 。你要想改变命运,就得学会心狠 。”
在垃圾场,谢老板戴着巴拿马礼帽,站在一堆垃圾前,宛如一位布道者 。他对着廖界大声说道:“不平等是地图,教我们怎么赢 。” 那神情,仿佛他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。他用自己的方式,试图将廖界改造成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。他带着廖界去高档餐厅,让他见识有钱人的生活;送他昂贵的礼物,让他体验物质带来的快感 。在他的影响下,廖界的内心开始发生变化,他对父亲的善良和贫穷,逐渐产生了怀疑 。
一次,廖界和谢老板坐在红色敞篷车里,行驶在繁华的街道上 。阳光洒在他们身上,本应是温暖的画面,却被谢老板的一句话打破了和谐 。谢老板看着廖界,冷冷地说:“你父亲和我母亲都是失败的人 。他们在乎别人的感受,所以注定只能被生活踩在脚下 。” 廖界听着这句话,心中五味杂陈 。他想起了父亲的善良,想起了他们一起度过的那些艰难却温暖的日子 。他的内心开始挣扎,一边是谢老板的金钱和权力的诱惑,一边是父亲的爱与善良 。
命运抉择:善良是诅咒还是救赎?
在那个疯狂的时代,廖界父子面临着一次次命运的抉择,而每一次抉择,都像是在悬崖边缘行走,稍有不慎,便会粉身碎骨 。
买房,这个在如今社会中依然让无数人头疼的问题,在影片中更是成为了压垮廖泰来的最后一根稻草 。楼下开面馆的老李,因为炒股亏空,最终吊死在自己的房子里 。那原本充满烟火气的房子,瞬间变成了阴森的凶宅 。老狐狸谢老板,这个唯利是图的商人,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。他决定按照凶宅的市场行情,打折将房子卖给廖泰来 。对于廖泰来来说,这似乎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好机会,只要买下这房子,他就能开一家理发店,给儿子一个安稳的家 。
然而,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 。当廖泰来准备签下合同的时候,老李的子女却提出按照正常房子的价格购买 。老狐狸看着犹豫不决的廖泰来,眼中闪过一丝不耐烦 。他催促着廖泰来赶紧做决定,仿佛这只是一场简单的交易,而不是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。廖泰来的内心在挣扎,一边是自己多年的梦想,一边是老李家人的困境 。最终,善良战胜了欲望,他追出餐厅,对老狐狸说出了那句 “让给李家” 。那一刻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释然,仿佛放下了心中的重担 。但他也知道,自己的梦想,再次变得遥不可及 。
股市的暴涨暴跌,如同一场疯狂的过山车,让无数人在财富的漩涡中迷失了自我 。楼下面馆老板的死,就是这场疯狂的缩影 。他原本靠着辛苦经营面馆,过着平凡而安稳的生活 。然而,在股市的诱惑下,他将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其中,期望能一夜暴富 。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,股市崩盘,他血本无归 。在绝望中,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。他吊死在那暴涨暴跌的 K 线图前,尸体旁散落着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 “我不贪心” 。这四个字,仿佛是对这个疯狂时代的无声控诉,也是对人性贪婪的深刻讽刺 。
廖界,在经历了这一切后,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。他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对老狐狸的崇拜,反思这个充满不平等和欲望的世界 。他想起了父亲的善良,想起了他们一起度过的那些艰难却温暖的日子 。他终于明白,善良并不是弱者的代名词,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。在举报林秘书后,他彻底与老狐狸的世界划清了界限 。他回到了父亲的身边,那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 。他知道,只有在那里,他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。
多年后,廖界长大成人,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。他设计的房子,充满了温暖与人性的关怀 。他将父亲的善良和自己的智慧融入到每一个作品中,用自己的方式,改变着这个世界 。他依然会在洗澡时关掉瓦斯,依然会珍惜每一滴水 。但他不再觉得这是贫穷的象征,而是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。
三大观影彩蛋
侯孝贤监制:长镜头里的市井烟火气,藏着《悲情城市》的影子
《老狐狸》的监制是大名鼎鼎的侯孝贤,这无疑为影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。侯孝贤的电影,以其独特的长镜头语言和对市井生活的细腻描绘而闻名 。
在《老狐狸》中,我们也能看到这种风格的延续 。影片中,有许多长镜头,如父子俩骑车回家的路上,镜头跟随着他们,将台北街头的烟火气一一展现 。街边的小吃摊冒着热气,行人匆匆而过,远处的霓虹灯闪烁着,这些细节,都在长镜头中被完整地捕捉下来 。这种拍摄手法,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台北街头,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。
这不禁让人想起侯孝贤的另一部经典之作《悲情城市》,同样是用长镜头去展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 。在《悲情城市》中,长镜头下的九份山城,充满了古朴的气息,而人物的命运,就在这看似平静的画面中悄然展开 。《老狐狸》继承了这种风格,用长镜头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 1990 年的台湾 。
音乐叙事:萨克斯风与股市播报声交织,奏响时代的挽歌
音乐,在《老狐狸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宛如一条无形的线,将影片中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。廖泰来的萨克斯风,是影片中最温暖的音符 。每当他吹奏起萨克斯风,那悠扬的旋律,仿佛能驱散生活的阴霾,让观众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温柔与坚持 。而股市播报声,则是时代的最强音 。
在影片中,股市播报声频繁响起,它就像一个无情的计时器,催促着人们在财富的赛道上狂奔 。萨克斯风的旋律与股市播报声相互交织,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。一个代表着人性的温暖与善良,一个代表着时代的疯狂与欲望 。
这种对比,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荒诞与无奈 。就像电影《海上钢琴师》中,1900 的钢琴声与邮轮上的喧嚣声相互交织,展现出了人性与时代的碰撞 。《老狐狸》中的音乐,同样用这种独特的方式,奏响了一曲时代的挽歌 。
镜像隐喻:老狐狸在镜子里看到童年自己,暗示每个人都在重复父辈的命运
影片中,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像隐喻,那就是老狐狸在镜子里看到童年自己的画面 。这个画面,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观众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。老狐狸,这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,在镜子中看到的,却是那个曾经弱小、无助的自己 。
这暗示着,无论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了多远,无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,他始终无法摆脱童年的影子,无法摆脱父辈的命运 。就像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,他极力想要摆脱命运的安排,却最终还是陷入了命运的旋涡 。
在《老狐狸》中,每个人都在重复着父辈的命运 。廖泰来重复着父亲的善良与贫穷,廖界在经历了一番挣扎后,最终还是回到了父亲的道路上 。这个镜像隐喻,让观众对影片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让我们不禁思考,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,还是只能在命运的轮回中不断重复 。
金句摘录
在《老狐狸》这部充满时代质感与人性思考的电影中,有许多台词宛如夜空中的璀璨星辰,照亮了我们对生活、对人性的理解 。
“我们要利用不平等创造更大的不平等”,老狐狸谢老板的这句话,宛如一记重锤,敲打着人们内心深处对公平与正义的认知 。在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他将不平等视为通往成功的阶梯,认为只有善于利用这种不平等,才能在社会的金字塔中攀升 。这种观点,虽然冷酷无情,却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一面 。它让我们思考,在面对不平等时,我们是应该选择顺从和利用,还是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,去追求真正的公平 。
“喝杯冰水冷静下来,告诉自己关我屁事”,这是老狐狸断绝同情的方法 。在他眼中,同情是弱者的表现,会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。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,试图让自己的心变得坚硬如铁 。然而,这种看似强大的外表下,隐藏的却是他内心的孤独与空虚 。这句话,也让我们反思,在生活中,我们是否因为害怕受到伤害,而逐渐关闭了自己的同情心,变得冷漠和自私 。
“真正的老狐狸,是带着善良的牙齿”,廖界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波折后,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。善良,并不意味着软弱和无能,而是一种内心的力量 。它可以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,依然保持着对人性的信心 。真正的强者,不是那些不择手段追求成功的人,而是那些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,依然坚守着善良底线的人 。
如果回到 1990 年,你会选择做廖泰来还是老狐狸?
